


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美文美圖 > 正文
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5-10-01 09:24
□ 李仙云
中秋之夜,一家人坐于院落,月色溶溶,清風送爽。一縷縷桂花香隨風飄逸,悠然間傳來一個小女孩清脆甜美的歌聲:“八月十五月兒明呀,爺爺為我打月餅呀。月餅圓圓甜又香呀,一片月餅一片情呀……”稚嫩的童音,清澈的歌聲,頃刻間就觸動了我內(nèi)心那柔柔的情思。音符里躍動的是濃濃的中秋情結和我對漫漶歲月的深情回味。
“開樽拜明月,把酒話團圓。”兒時家鄉(xiāng)的中秋,母親一大早就開始為晚上的拜月忙活。巧手的母親在案板上做著各式花饃,我則蹦來跳去,反復歡唱著篡改的歌詞:“八月十五月兒明呀,媽媽為我做糖坨坨呀,糖坨坨甜又香呀……”糖坨坨是家鄉(xiāng)拜月必不可少的。母親把芝麻、核桃炒香搗碎,再配以紅糖做餡,烙出的糖坨坨圓溜脆香,咬一口餅香四溢。
當明月初升,庭院的供桌上會擺放好花饃、糖坨坨和時令水果。爺爺點燃香燭,神情莊嚴地帶領一家人跪拜。那一刻,小小的我也跟隨大人安靜肅然,在懵懵懂懂中便有了一份對天地的敬畏,也有了對碧空里那輪皓月的無限遐想。在那些皎皎明月灑滿庭院的夜里,我總是繞于母親膝邊,聽她一遍遍給我講述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、玉兔搗藥的故事。
仰望夜空,如錦的云絮像一位月夜仙子,時而伴著皎皎銀蟾翩躚起舞,時而又輕紗一揮,將明月遮得若隱若現(xiàn)。那云月相逐的妙趣,立刻讓人思緒飛揚。記得上初一的那年中秋,在那所陜北子弟學校,臨近國慶,已扎根陜北的北京知青郭老師,在朗朗月色中為我們排練舞蹈《彩云追月》:“明月照窗前,一樣的相思,一樣的離愁,月缺尚能復圓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一海相隔難相見……”在悠悠歌聲與輕輕曼舞中,綿綿情思在胸中激蕩。少年的我第一次明白,中秋不只是渴盼小家的歡聚,多少中華兒女也在盼望祖國的統(tǒng)一。
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……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……”那年,我生命中的“脊梁”——我那堅強而極富愛心的父親,突因心肌梗死撒手人寰。那個中秋,我獨坐輪椅靜望月,鄧麗君婉轉柔情地演唱著蘇軾的這首千古絕唱。在那個“高處不勝寒”的清夜,想起往昔有父愛相伴的中秋,我心大慟,任憑淚水盈眶。沒有經(jīng)歷過命運的跌宕起伏、沒有在深夜悲慟難眠的人,是很難領悟這首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真意的。世間最溫馨暖人的,莫過于“花好月圓人長久,歲月靜好了無痕”。
庭院里金風送爽,思緒在悠悠歌聲中縹緲。兒子將一杯冒著氤氳熱氣的香茗遞給我。朗朗月色中,望著庭院那株開得繁茂至極的長壽花,我們一家人也跟隨音樂一起輕聲吟唱著:“中秋的月亮溫暖我心房,愿幸福在有情人間,淡淡飄香……”一曲歌聲將那中秋的月?lián)u得明晃晃的,異常耀眼,異常溫暖。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中國淮安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
魯公網(wǎng)安備 37172902372011號